无独有偶,2019年7月15日英国央行宣布,人工智能之父阿兰·图灵将成为新版50英镑背面的“英镑人物”。而当前版本的50英镑的的背面人物则是当年共同携手迎来工业时代的蒸汽车之父詹姆斯·瓦特和实业家马修·博尔顿。步入21世纪20年代前,图灵上位成为新一代的“英镑人物”,意味着人工智能的发展开启了新的一轮工业革命。
回首工业发展的历程,从机械技术引领的第一次工业革命、电气技术主导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到信息技术主导的第三次工业革命,技术的每次突破都让人类社会因为有了新的产能而呈现更快和更有质量的发展——将人类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逐渐解脱出来——前三次工业革命更多是替代人手的革命,是人手的延伸,而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则主要是人脑的延伸。
替代人手侧重于为组织的发展提供更多可利用的工具,更为便捷地提高劳动效率;而人工智能向人脑的延伸,则开始从只有计算能力、记忆能力向具备学习能力、模仿能力、沟通能力转变…这些能力的综合不仅仅是一种工具,更是针对不同情境做出判断、决策的解决方案。
正如Alpha Go与李石让的围棋对决,人工智能用一种完全不同于人类学习模式的方式,在整个对弈的过程中,不断判断形势并做出对决,最终赢得胜利。这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人工智能不再只是工具,而是一种具有一定思维的、可以进行决策的类人脑。
在讨论人工智能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时,我们往往会以互联网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去理解人工智能。不可否认,从1991年第一个互联网网站产生以来,我们的生活因其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但从本质上看,人工智能与互联网是根本不同的两类技术:互联网的技术仅仅限于搜索和连接,在实际中,更多地是基于此的应用和商业模式。而人工智能的技术更为复杂,更多是基于技术为特定的场景提供解决方案的应用。因为技术的不同,互联网的发展是从经济的边缘开始,与传统的产业相互独立。而人工智能的发展从一开始就是依托于传统产业,离开了传统产业和具体场景,人工智能也就失去了其存在的意义。在某种程度上,人工智能就是为了颠覆传统产业——自动驾驶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因此,基于不同技术的互联网+与人工智能应用所要实现的内容也有所不同:互联网+偏重于实现互联互通,人工智能应用则是在此互联互通的万物互联新时代,通过智能化技术为各个行业深度赋能,重塑产业结构和生产模式,激发效率革命,实现传统产业的升级,开发经济发展新功能。
那人工智能作为一种推动社会变革的技术力量,是如何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我们如何从商业的角度理解人工智能?请关注后续报道。
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人工智能应用与发展研究项目及团队
由临港集团创新管理学院和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的共同发起和组建的研究团队——持续关注人工智能的发展。在过去的几个月中,团队现场调研和深度访谈了国内外有代表性的多家人工智能相关企业。在对产业 、企业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团队从人工智能发展、产业应用与变革、商业模式创新等多个方面对人工智能进行了研究。人工智能应用的行业研究包括:制造业、零售业、安防、金融、生物医药、教育、营销……
感谢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阎海峰院长、上海临港集团创新管理学院李刚院长和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高管培训中心张磊主任给予本系列研究的支持!同时感谢相关企业给予的帮助!
欢迎大家和我们一起关注与合作人工智能发展与应用研究。